到2020年,要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鄒世英告訴記者,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磷肥、汽車、電池、水處理、鍋爐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畜禽養殖、乳制品制造、家具制造、人造板制造等其他行業的發證率不少于40%,11月底前的發證率不少于80%,12月20日前基本完成核發任務。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核發完成24個重點行業4萬余張排污許可證。在做好核發工作的同時,今年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通過開展清理整頓工作,實現已發證行業的全覆蓋管理。清理對象是2018年底前已進行排污許可證核發的24個重點行業排污單位,其中,今年11月底前完成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江蘇8省市上述行業的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將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納入生態環境管理。全國其他省份也要開展這項工作,但時間安排上稍晚,總體上要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據鄒世英透露,通過評估發現,一些地方確實存在發證質量不高的問題,還有些地方對相關規定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比如,企業的法人承諾書按要求應該放在排污許可證的副本中,承諾對數據真實性、全面性和完整性負責,確保按證排污。但在檢查的企業中,申請材料中都有法人承諾書,但沒放在排污許可證的副本中。有些企業臺賬記錄不規范,對排放情況季報、年報意識不強,甚至都沒有意識到上報數據中,出現了總量超標的問題。還有一些地方在核發過程中,使用的標準不科學,有些指標人為加嚴較多。“在后續的許可證核發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的業務水平,以提高發證質量。”鄒世英說。
鄒世英告訴記者,在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改革落實過程中,各地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對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專業性的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深入、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地方環保部門核發排污許可證任務較重、技術能力不匹配。有些地方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來進行技術支持,但第三方技術支持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對技術規范和行業排污特點的認識不足,也影響了排污許可證的核發質量。
“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主要還是人的問題,缺乏專業環保人員和專業環保知識,再加上企業對自身產排污情況掌握不夠全面,對相關排放標準的適用性、技術規范理解不到位,導致企業在排污許可申報、按證排污等方面存在困難。”鄒世英認為,總的來說,企業對于排污許可證的認識在不斷強化,多數企業由原先的不關注、不重視,轉變為主動學習、主動電話咨詢排污許可證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主動詢問申報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據他介紹,現行排污許可制度與以前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政府對企業不再進行“家長式”和“保姆式”監督把關,讓治理污染的責任主體回歸企業,企業要自證守法,自己證明自己的排污行為符合排污許可證要求。這既打通了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鏈條,又打通了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管鏈條,通過許可證的發放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企業由“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
“總之,要通過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讓企業和管理部門都嘗到甜頭。許可證的核發過程,能夠幫助企業梳理生產工藝流程,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同樣也能幫助生態環境部門提升管理效能,最大限度減少執法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最終,要讓排污許可證成為政府環境監管執法的依據、企業環境守法的文書和社會公眾環保監督的平臺。”鄒世英說。
鄒世英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參與《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等排污許可制度頂層設計文件的起草,參與排污許可技術體系頂層設計,積極推動環境管理制度整合銜接,統籌規劃建設全國排污許可管理信息平臺。
版權聲明:本網注明來源為“環亞環?!钡奈淖?、圖片內容,版權均屬本站所有,如若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http://www.ibrahimwahab.com 。同時本網轉載內容僅為傳播資訊,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